1、气体泄漏事件
小量泄漏情况
立即停止操作:当发现有气体泄漏的迹象,如轻微的嘶嘶声或者闻到异常气味,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实验或操作。将手从手套中抽出,避免直接接触可能泄漏的有害气体。
确定泄漏位置:迅速检查可能的泄漏源,如手套、操作口、箱门密封处、气体管道接口等。对于手套泄漏,可以通过观察手套表面是否有破损、气泡产生或者感觉手部有气体吹拂来判断;对于其他部位,可以使用肥皂泡检测法,在怀疑泄漏的地方涂抹肥皂液,观察是否有气泡出现。
临时补救措施:如果是手套轻微破损,可使用专用的手套修补工具(如修补胶、补丁)进行紧急修补。对于操作口、箱门或管道接口处的小泄漏,尝试拧紧连接部件或者使用密封胶带暂时封住泄漏点,但这只是临时措施。
大量泄漏情况
紧急疏散与通风:如果发生大量气体泄漏,且泄漏气体为有毒有害气体,如硫化氢、氯气等,要立即启动紧急疏散程序。操作人员应迅速离开现场,并通知周围人员疏散。同时,打开实验室的通风设备,如通风橱、排风扇等,尽快将泄漏的气体排出室外。如果可能的话,开启实验室的应急通风系统,加大通风量。
应急处理团队介入: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,呼叫专业的应急处理团队,如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、消防部门等。他们具备专业的防护设备和处理经验,能够对泄漏情况进行更有效的处理。在应急处理团队到达之前,要尽量隔离泄漏区域,防止无关人员进入。
2、手套破损事件
化学物质接触处理
立即冲洗(如果允许):如果手套破损后,手部接触到化学物质,且该化学物质可以用水冲洗,应立即将手从手套箱中抽出,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接触部位。冲洗时间至少 15 - 30 分钟,以尽量减少化学物质对皮肤的伤害。
化学物质解毒处理(如果需要):对于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,如强酸、强碱或有毒化学品,除了冲洗外,可能还需要进行解毒处理。例如,接触到强酸后,可以用弱碱溶液(如碳酸氢钠溶液)进行中和处理;接触到强碱后,可以用弱酸溶液(如硼酸溶液)进行中和。但在进行中和处理时,要注意避免过度中和造成二次伤害。
寻求医疗帮助:在进行初步处理后,及时寻求医疗帮助。向医护人员说明接触的化学物质名称、接触时间和处理措施等信息,以便他们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。
生物样本污染处理
消毒处理:如果手套破损后接触到生物样本,可能会导致样本污染或者操作人员被生物样本感染。立即将手从手套箱中抽出,使用适当的消毒剂(如 70% - 75% 的酒精溶液)对手部进行消毒处理。消毒范围应包括接触部位及其周围皮肤。
隔离与观察(如果需要):对于接触到高致病性生物样本的情况,如病毒、细菌等,可能需要进行隔离观察。按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规定,向相关负责人报告接触情况,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和隔离措施,以防止生物危害的传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