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新能源汽车和液态锂电池技术路线引领全球,应当在全固态电池开发中,也建立起中国技术路线图。
4月27日,在CIBF2024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上,中科院院士、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作出上述表态。
与传统的液态锂电池相比,全固态电池放弃了液态电解质,转而采用固态电解质材料。这一差别使得全固态电池拥有高安全性、高能量密度、高功率和温度适应性等特点,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电池的首选方案之一。
但目前全固态电池产业化仍然面临一系列科学难题,在关键材料、界面、复合电极、单体电池等不同层面都需要进一步攻关。
欧阳明高称,日本和德国均已确定全固态电池技术发展时间表,但中国还没有正式发布国家级的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图。国内目前对于对全固态电池的认知不一,技术方案多元,主流技术路线尚未确定。
日本2020年发布的路线图明确,在2025年和2030年,其全固态电池计划分别实现600瓦时/升和1000瓦时/升的体积能量密度。体积能量密度是决定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关键指标。
在欧阳明高看来,对于中国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,应定位于保持优势并防范技术颠覆,在攻克全固态电池技术的同时,兼顾优化液态锂电池技术。
这与日本和欧美对于全固态电池的定位有很大不同,相较于中国,日本和欧美在液态锂电池方面处于落后地位。其发展全固态电池的目标,在于颠覆中国在液态锂电池方面的优势。
根据SNE统计,去年全球装车量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中,有六家为中国企业,市场份额总计超过六成。目前装车的动力电池主要为传统的液态锂电池。
欧阳明高援引机构的预测数据称,到2030年,全球锂电池需求量为6000吉瓦时。即使全固态电池届时占比达到1%,锂电池市场大部分仍然属于液态锂电池。
欧阳明高称,未来3-5年,中国应打通全固态动力电池全技术链,实现现有轿车动力电池换代。在该阶段,全固态电池质量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/公斤,体积能量密度达到600瓦时/升,在低温、快充、安全等性能方面全面提升。
在未来5-10年,中国应突破高比能量全固态动力电池,质量能量密度达到500瓦时/公斤,体积能量密度应达到1000瓦时/升,实现未来交通的全面电动化。
欧阳明高称,国内众多高校及企业都致力于固态电池研发,技术路线多元化,固液混合电池和全固态电池均有布局,并以固液混合电池为特色。
固液混合电池的电解质融合了固态和液态两种形态,因此也被称为半固态电池。蔚来、上汽集团等车企均已推出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车型。
欧阳明高认为,作为过渡技术路线,国内发展半固态电池有必要有且意义,但更重要的目标,仍是具有颠覆性的全固态电池技术开发。
来源:界面新闻
在研发中需要使用手套箱来保证电池研发过程的安全性
手套箱是将高纯惰性气体充入箱体内,并循环过滤掉其中的活性物质的实验室设备。 也称真空手套箱、惰性气体保护箱等,它是一套全封闭式系统,能够有效除去水、氧以及 有机气体,主要功能在于对O2、H2O 、有机气体的清除。广泛应用于无水、无氧、无尘的 超纯环境。
产品特点
简单:人性化设计操作窗口,智能 HMI 人机界面,操作方便;
安全:高密封性充分保护了人身和样品的安全;
高效:一体化设计提高设备使用效率;
节能:变频调节控制运行。